<h1>中国书画网</h1>
首 页
网站简介
历代书画家
近现代名家
当代名家
院士展厅
分类展厅
书画销售
人体艺术
书画知识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 艺术动态
+ 书画征稿消息
+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
+ 拍卖消息
+ 书画展览消息
+ 书画收藏
+ 艺术争鸣
+ 书画新闻
参展指南
我要参展
参展须知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中华书画网 >> 书画知识 - 发挥中华书法文化功能 促进祖国公共外交工作

发挥中华书法文化功能 促进祖国公共外交工作

出自:大中华书画网    发表时间:2010/12/14 9:25:16    点击率:5153

——盛敦荣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公共外交,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往,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开展公共外交是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公共外交是由政府主导、面向国外公众,以传播和交流为主要手段,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以提升国家形象和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目的的新型外交形式。
  在中国致公党第十三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十二次会议上,万钢主席强调“华侨华人是我国现代建设和发展的独特资源……已成为我国公共外交中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同时强调要:海外联谊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海外华人华侨,注重引导抓住契机,注重引导发挥海外侨胞在促进我国开展公共外交中的独特作用,广泛开展民间交往,通过他们协助做好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和外宣工作,推动华文教育等多种形式来为祖国的公共外交作贡献。这里,我谨从发挥中华书法文化功能,促进祖国公共外交工作的角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一、中国传统书法的渊源及特征
中国传统书法源远流长,至迟可以追索到殷墟的甲骨文。
  商周甲骨文字是篆书的前身原形,上下舒展,结字长短大小不拘,或疏朗,或密结,饶有古趣。虽然已无实际应用价值,但作为书法艺术,仍然弥足珍贵。商周时期的籀文与金文属于大篆,由于鼎彝都是国家重器、立国标志,因此篆文比甲骨文字隆重而严肃,尤显古拙、肃穆、丰茂,独具艺术魅力,能给人以凝重古穆、庄严敦厚或疏朗娟秀的感觉,极富古雅韵味,是后世书法“金石气息”的渊源。
  战国时期的书法以石鼓文为代表,虽仍属大篆体系,但比金文更为成熟严谨。从考古发现的简牍、缯书、玉策上的朱墨字跡看,当时已有了方便的毛笔、朱墨等书写工具。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推行“书同文”,“秦篆”不失形意而且規范统一,是书法艺术的历史性飞跃,史称“小篆”。汉字艺术从松散到严整,从错落到对称,從规范到萧疏、從圆转到方折,开始走上繁荣时代。
  两汉四百余年,书法艺术空前繁荣。汉字的隶书兴盛,汉简、章草、今草通行,行书、楷书萌芽。此后近两千年沒有再出现新的字体。魏晋时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二王”使行书更为成熟;南北朝因风行写经、刻经而出现魏碑风格;唐初歐、虞、褚、薛用笔结字法度严谨,颜字则结体丰伟、气势豪壮,晚唐柳楷坚硬刚锐且凝重,张旭、怀素将唐草推上高峰。以后各代虽不断有著名书家涌现,但楷书总体格局却呈衰落之势。
  当中国文化开始以书面形式积累、传承时,也便有了书法艺术的萌芽。书法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和整个传统文化一起延绵发展,同步相应。它在各种不同的点画、线条、墨色中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早已漂洋过海,流传到国外,又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书法特征突出,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中国传统书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实用价值而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汉字笔划的构成特点及其书写工具和物质载体等因素而决定的。汉字由点、横、竖、撇、捺等点线笔划巧妙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的特质,随着毛笔遣毫之时的提、按、顿、挫与疾、徐、迅、缓,产生出变化无穷的线条造型,分割出大小兼存的块面,营造出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另外,由于书法艺术丰富的表现力与书写材料的应用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汉字的物质载体历经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等多种变迁,笔墨挥洒其上,交融渗化、黑白浓淡之间情趣并出。因此中华传统书法具有相当高度的艺术性,它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蕴含了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气度,培养了炎黄子孙的品德和精神,它不仅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世界艺苑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中华传统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几千年来,它与汉字一起传承了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写字不等于书法,书法不仅是技巧。书法以文载道,需要创作者用笔墨纸张等载体把文、史、哲、艺诸项文化内容充分融合体现出来。中华传统书法在国际化的今天,代表了中国身份,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二、中华传统书法在我国公共外交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华传统书法在我国公共外交中具有特殊地位。
  我们知道,公共外交是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而开展的直接针对国外公众的公关活动,而文字又是中华文化的根,因此,作为海外华文教育的基石,学习汉字并研究和弘扬中华传统书法就必然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文化统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拥有海外侨胞、华人3000万,台湾同胞2300万、港澳同胞以及外国的各种实业界人士600万。致公党海外联谊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工作方针是: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第二个范围的联盟,开展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以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的工作,放宽视野、广交朋友、宣传政策、争取人心,为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服务。海外文化统战工作则是海外统战、公共外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要做好以侨胞、华人、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为主的海外人士的统战工作,首先要与他们认识,与他们沟通,与他们交朋友,而中华传统书法是最好的交流平台与桥梁。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书法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以书会友的社交功能,广交朋友,是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关键和前提。
  广泛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公共外交工作,可以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注入新的活力,为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提供强大动力;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淡化统战工作的政治色彩,使统战工作得以在更加平和的氛围中展开;可以有效维护民族文化的完整和尊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更多的空间和机遇;可以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我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构想。
  海外统战工作是面向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华人、海外留学人员的工作,它以“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目标,公共外交则是对象是国外公众,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为此,就必须致力于港澳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必须深入开展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局面,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必须最广泛地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国外侨胞,加强国际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促进改革开放,支持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因此,海外文化统战工作就应该充分利用中华传统书法这一沟通平台与桥梁,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把海内外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流,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互相了解和友谊。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书法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书法实用性作用。
  书写交流、招牌、商标、广告、标语、对联、书法条幅、牌匾等无处不在,他们都在体现着书法的实用性。
现代书法作品写的多是古人的文章或诗词歌赋,其中几乎都是名言、哲言或警句,其内容已经不只是书写人所要表达的自己的意思,而更多的是重述、强调古代名人的思想精华,它们因为富含的思想性、哲理学性与精神性而更有价值,这就是此即所谓“书以载道”是也。这些书法作品即便只是一个字,也能触动人们的心灵,令人与之产生共鸣,所以人们常将书法作品挂在墙上,奉为圭臬至理名言,甚至当成座右铭。这就是书法的现实功用实用性,我们称其为书法的“精神实用性”。
  中华传统书法的“精神实用性”还体现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弘发扬传统美德与表现社会进步上。以书会友是通过书法艺术交流来沟通情友谊。在海外文化统战、公共外交工作中,开展传统书法交流活动以书会友,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构筑牢固的中华情节,进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而团结奋斗;可以宣传同根同祖同书法的理念,增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软实力,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三、我国弘扬中华传统书法的成功实践
  中国经济崛起,全球看好中国,世界范围学习汉语正在升温,国外正在掀起“中国文化热”、“中国书法热”。国外的不少艺术、文化教育机构都十分关注中国书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研究,还派了不少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和研究书法。在亚洲地区,中华传统的书法尤其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海外的中华传统书法组织深深地嵌入当地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新加坡普遍开设各种书法研习会、学习班,各大院校设立书法专修班,各种大小书法比赛连绵不绝……与此同时,新加坡还主办了许多国际书法联展,海峡两岸的书法家与世界五大洲的书法家联系在一起,通过到各国各地参加评审、出席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为海内外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在日本,汉字书法教育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称之为“书道”, 书法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是早已写入日本宪法的,从小学到初中甚至连文科院校均开设有习字和书法必修课。
  韩国极其重视中华传统书法教育和书法艺术活动,为纪念2008年12月24-26日韩、中、日文化部长洽谈加强三国文化交流与协助最终达成共识发表 “济州道宣言”,韩国文化艺术研究会于2009年10月15日举办了以“更深层次文化”“更精美的艺术”为主题的书法展出活动,积极增进三国之间的互相理解与相邻友好,为亚洲及全球的共同文化发展作贡献,从而推动了国际间的政治交流与经济交流。
  中国有许多民间书法团体,他们为文化统战工作和国家公共外交作出了诸多的贡献。如桂林炎黄书画艺术研究院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传统书画艺术,广泛联络海内外著名书画艺术家,促进祖国的建设与和平统一”为宗旨,近年来主办了多种国际、国内书画艺术交流和理论研讨活动,将中国的书画艺术推向国际,将国外优秀的书画艺术介绍到中国,先后邀请了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巴西、韩国、新加坡、比利时、加拿大等十二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位著名书法家和爱国华人领袖拨冗挥毫,编辑出版了《桂林名句国际书法墨迹欣赏》一书,用古老的中华传统书法艺术,从历史的深度与地域的广度来展现桂林风景文化底蕴。法国希拉克总统收藏到此书时欣然题词:“中国使书法艺术发展到最高境界,我再次祝贺她的成功出版,并期盼这本集子能启发读者对中国书法的热忱,同时让我认识了桂林书法和桂林文化”。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在收藏桂林炎黄书画研究院赠送的书法作品时,非常高兴地说:“让我欣赏到了桂林书法家的作品,分享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书法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美丽桂林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民间书画组织也可以在海内外发扬光大我们中华传统书法,为增进各地华人华侨、炎黄子孙的友情、乡情和亲情,为地方社会服务,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对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书法,促进祖国公共外交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中华传统书法教育专家的质量。
  国内学者提出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增强海外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新时期在努力做好老一代华侨的海外统战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开拓并且做好新一代华侨的海外统战、公共外交工作。
  第一代华侨以廉价劳动力外出谋生,他们在海外生活的阻力较大,“乡土情节”较深。但是第二代以后的华侨和正在不断扩大的知识型海外华人群体,他们能较好地融入外国社会,他们对实现自我价值看得更重。所以,海外统战工作要从过去的“叙旧认亲”型向“共同发展”型转变,在海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应该从浓妆艳抹的“民俗”型向“艺术精品”型转化。随着中华传统书法的影响正在向全世界拓展,中国文化的影响也会随之加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于海外文化统战的目的与公共外交的需要,我们迫切需要相当数量高水平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以及各有侧重的文化专家集群,以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为中华民族复兴做贡献。
(二)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书法文化交流。
  为了适应新时期公共外交的形势,在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时,要按照“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深交好朋友”的原则,以同根同源、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不断创新交流平台,拓宽联络渠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书画联谊交友活动,发展壮大港澳台海外朋友的队伍,促进内地城市与海外各地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书法文化的交流,例如开展海外新生代书法教育培训工作、书法联合展览、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书法名家邀请展、访问讲学、书法现场笔会、现场书法友谊比赛、网站建设交流等。在这方面,中国致公党桂林市委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值得借鉴:他们与与韩国国际书画教育学会、巴西中华书法学会、巴拉圭书法协会等五大洲23个国家的126家书画艺术团体民间互访联谊;联合主办了“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桂林•堤川中韩友好书画交流展”、“纪念中巴建交30周年桂林•圣保罗中巴国际书画展”等200多次国际、国内书画艺术交流和理论研讨和书法讲学活动,参观和听课人数近100多万人次。巴西著名爱国领袖刘树德先生盛赞“中国致公党桂林市委员会积极和传承中华传统书法,热心支持海外的爱国活动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普及同时为推动桂林、巴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这些活动宣传了桂林,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了传统文化认同,吸引了大量的海外相关团来桂林访问、商务考察、科教文化交流和旅游,提升了桂林山水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桂林地方旅游业发展。
(三)加大政府对民间书法团体的支持力度。
  民间书法团体的共同特点就是有浓郁的学术氛围与平等的交流空间,社团中的一切事情都由成员集体民主决定,每个成员都有为团体而工作的义务而没有特权存在。很多民间书法团体都聘请了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或者知名学者作为艺术顾问或艺术指导,这保证了该团体的艺术性。
现在的书画网站大部分都是民间的。在书法领域,已有数百上千个网站在运作。例如中国书法网、中国书法家网、书法在线、书法江湖等,它们的注册用户多的已高达3万余人,少的也在5000人以上,而不注册的访客则不计其数。这些网站办得很活跃,学术氛围民主,发表作品自由,传播速度很快,这是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在网络里,书法的艺术性也可以尽情地发挥出来,只要你有兴趣写上几笔,往网上一发就可以传播;如果你对当前的书坛弊端有什么看法,敲上几个字,你的看法就立即会被别人看到。
  因此,如果政府加大对这些国际、国内的民间书法团体的指导与扶持,他们将更具备生命力和文化内涵,将会为新时期的文化统战、公共外交做出更大贡献。
(四)充分利用书法文化资源。
  我国有丰富的书法文化资源,仅以广西桂林为例,她不仅是一个山水观光“旅游城”,更是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城",同时也是一个有深厚中华传统书法资源的“书法城”。早在1982年,桂林就成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桂林有数万年的史前历史和2100多年的建城历史,积淀了以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的璀璨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秦代古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化、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和徐悲鸿故居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唐代以来,桂林产生了七名文状元和一名武状元,是“状元之乡”。目前桂林共发现了文物古迹550多处,其中,包含璀璨的中华传统书法文化,这得到了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华人世界的一致认同。因此,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以弘扬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大大有利于更好地对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开展文化统战、对国外公众开展公共外交工作。
(五)加强与海外华文学校的联系,推广中华传统书法文化,促进海外华文教育。
  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联组讨论会上的指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千万侨胞和国内三千多万归国侨眷,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始终不衰,其中文化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因素。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角度考虑,应该对海外侨胞开展华文教育给予积极地帮助与大力的支持,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以期从各个方面促进祖国的公共外交。
  为了认真落实胡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可以考虑进一步发动华侨筹资,政府适当投入,为海外华文教育增加编制,健全机构,加强与海外华文学校的联系,加大推广中华传统书法教育的力度,全面提高海外侨团华文补习班的教学质量,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努力把海外华文教育的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中华传统书法源远流长,值得我们世代传承与弘扬,并且以此加深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中华民族认同,促进祖国公共外交,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与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致公党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M].北
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7年8月。
[2]金开诚,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
[3]曾来德,王民德.书法的立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4]宿春礼.字海寻趣[M]. 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5]王岳川.中外书法名家演讲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6]广西社会主义学院.文化统战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
[7]王治理.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8]陈荣岚.全球化与本土化: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 福
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9]孙浩良.海外华文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10]王岳川.书法身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盛敦荣:副研究馆员,桂林市政协委员,桂林炎黄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桂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会长,致公党桂林市委员会海外联谊委副主任,桂林市海外交流协会理事,桂林市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广西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书法专业高级讲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本站章程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访客留言 | 联系方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 -2010 汉唐书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3847号-1 
总部:中国·北京 事业发展部:广东·惠州  联系电话:0752-2356123 邮箱:zhsh5000@163.com
中国文明网